2012年7月22日 星期日

wonga.com—金融惡棍還是先驅?

有沒有想像過跟人借錢,卻不用看人家臉色? wonga.com辦到了。

只要簡單地調整金額和借款期間的滑桿,接著再輸入一些基本資料註冊,boom!£400以內的現金,在15分鐘內就能匯進你的銀行戶頭。

你可能以為這是在打廣告或是詐騙。其實這是學校的大型演講活動TELL Series五月時邀請來的演講者,wonga.com創辦人Errol Damelin所建立的新事業。這個金融機構從創立以來都一直爭議不斷:有些人說它是金融創新的新典範,有些人卻說它是金融大惡棍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?我們來瞧瞧。





跟傳統銀行業或信用卡公司相比,這個短天期(52天以內)微型(£1000以下)貸款機構在服務上有三個重要的特色:簡單、透明、彈性。

極為清楚便利的操作界面,任何人第一次使用就能上手,不用舟車勞頓也不用費心準備任何文件,只要填入基本資料就能進入自動核貸流程,若核貸通過後15分鐘內就能收到現金。

費用和利率資訊也是一切透明,沒有傳統銀行貸款為人詬病的任何隱藏費用:調整金額和天數的時候,下方會自動幫你計算£5.5手續費加上本金的360%年化利率(一天1%)後該還多少錢,即便是較為複雜的其他相關文件,在網站上也是唾手可得。沒錯,這就是高利貸,但是資訊一切透明。

24小時的服務,讓人不用趕著三點半前去銀行排隊;可以自由選擇天期和金額,把彈性和控制權交還給使用者,讓使用者可以借出例如£219,11天償還的自訂貸款,而不用遷就於例如£500,一個月償還的菜單式契約;更重要的是,使用者如果手頭上不再吃緊,則可以免費提前償還貸款,不用繳交銀行貸款契約普遍存在的提前還款罰金(這麼做可以使自己的wonga信用等級升等,增加貸款額度)。

儘管高利貸讓它屢遭抨擊,但是wonga.com自從2007年10月網站上線以來至今,每年仍然持續獲利,2011年營業額達£7400萬,貸款人滿意度更是高達90%以上。


它是怎麼辦到的?秘密就在它內部的演算系統。


試著點Apply now進去後,你會看到一份看似平凡的會員註冊資訊等著你填寫。玄機就藏在這裡。每筆需要填入的資料幾乎都直接與還款習性相關:稱謂(先生、女士、小姐、博士、神職)、姓名(驗證依據以及判斷族裔背景)、性別(實證研究顯示女性還款率遠大於男性)、出生年月日(年齡層)、住屋資訊(屋主、與父母同住、租戶...)、有沒有車、就業狀態(全職、兼職、學生...)、電話與電子郵件信箱(判斷隸屬組織)、......。

接著,這套演算系統就會自動在網路上人肉搜索,從各種來源、各個蛛絲馬跡來交叉判斷申請人的還款率。Damelin說,每個人在網路上都存在至少8000筆與信用相關的資訊,wonga要做的就是嚴選品質(truly selective),確保只有最合適的人才能得到貸款(2/3貸款申請者會被拒絕),避免使用者之間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。

為了讓這套演算系統能更趨完善,wonga也有個特別的人才招募政策。除了高薪聘請具有改變世界的理想的頂尖工程師之外,心理學家、人類學家、社會學家都是他們的招攬或諮詢的對象,他們甚至還請了一位音樂家來主掌風險管理,就Damelin的說法是:學音樂的人數學邏輯通常都很好。值得一提的一點是,Damelin認為wonga.com本質上比較像是一間資料處理公司(data business),也因此他們300位員工之中只有3位擁有傳統金融業背景!

那麼,金融惡棍的稱號是哪來的呢? 有人批評它是吸血高利貸,只會讓窮人被循環利率壓得不能翻身。對此Damelin倒是回擊說,wonga.com提供的便利性是一般金融機構無法匹敵的,正是因為他們擁有極度挑剔的系統,才能確保最合適的人得到最需要的貸款(例如沒有正式信用背景的學生族群)。除此之外,隱私權也是wonga.com為人詬病的一點。有位LSE學生在Q/A時問道:如果wonga.com的運作是建立在蒐集散佈網路上的私人資料並進行判斷,那麼他們該怎麼處理日益受人重視的網路隱私權問題?Damelin坦承這的確是wonga面臨的最大潛在挑戰,關係到他們整個事業運作的合理性,他們也因此花很多時間關注隱私權議題的輿論發展,以及和相關立法單位周旋。

在演講後的networking event,我趁著Damelin微醺的酒意問他覺得wonga.com最大的競爭威脅會來自哪裡?是Google、Amazon、Microsoft這類的資訊大廠嗎?他眼角閃過一絲狡猾的笑容,說道:Facebook。沒想到幾週後wonga.com就宣佈了與Facebook的整合功能,透過使用者在社群網路上的行為來增加核貸判斷的準確性!

目前Wonga已經開始往企業用戶擴張版圖了,wongaforbusiness.com網站今年五月已正式開張營業,國際業務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。揪竟這套營運模式能不能繼續成功下去呢?類似的技術能不能應用在投資或保險等等金融服務上的創新呢?讓我們拭目以待吧!


—本文完—

延伸閱讀:一篇Errol Damelin的專訪
Can Wonga become Facebook for finance? Interview with Errol Damelin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